公主不能稱為“格格”,“格格”是皇傢貴族小姐婚前的統稱……顯然公主要比格格高貴得多。

近悉新版《還珠格格》將要面世,13年後,“還珠格格”將再現熒屏,瓊瑤女士又一次續寫瞭公主墳的傳說。據說,當年激發瓊瑤女士創作1998年版《還珠格格》的靈感,正是來自於她曾路過公主墳時聽到的傳說。瓊瑤女士自知她筆下的乾隆“非關歷史的‘皇阿瑪’”,新版要“把當時的錯誤糾正一下”。也許因此會帶給人們些許期待。

從努爾哈赤至咸豐,算得上公主的一共有94位,除去夭折未封的也有幾十位,這些公主最終大都葬在北京郊區。直到1965年前,就僅剩位於翠微路一處的公主墳瞭。可能因此墓無墓志銘吧,墓主始終是個謎,所以很多關於清代公主的傳說都假植於公主墳之上,任憑人們猜測遐想。比較流行的傳說主要有3個:一是孔四貞說,二是金泰戀人說,三是乾隆義女說。傳說中的3位都是公主,區別在於第一位有名有姓有封號,第二位僅有封號,第三位無名無姓無封號。

傳說並不是歷史,直到1965年終於真相大白。修地鐵時,竟然發現地下有兩個寶頂,埋著兩個公主。後經考證,東邊埋葬的是莊靜和碩公主,西邊埋葬的是莊靜固倫公主,她們都是嘉慶皇帝的女兒。莊靜和碩公主是嘉慶的三女,為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所生,20歲時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索特納木多佈濟郡王,31歲去世。莊靜固倫公主是嘉慶的四女,為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所生,18歲時嫁給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瑪尼巴達喇貝子,28歲便去世瞭。由於兩位公主死於同年,且僅隔瞭兩個月,所以葬於一處。

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元年(1636),始仿明制,皇帝女兒開始稱“公主”,並規定皇後所生之女稱“固倫公主”,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後的養女稱“和碩公主”。兩種封號強調瞭嫡庶之別。公主不能稱為“格格”,“格格”是皇傢貴族小姐婚前的統稱,順治十七年始把“格格”分為五等:親王之女,稱為“和碩格格”;世子及郡王之女,稱為“多羅格格”;多羅貝勒之女,亦稱為“多羅格格”;貝子之女,稱為“固山格美國商標分類格”;鎮國公、輔國公之女,稱為“格格”。公以下之女,俱稱“宗女”。若為側室所生,均依次降二等。顯然公主要比格格高貴得多。

可見,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的《還珠格格》至少有3點違背瞭公主墳的歷史:一是公主墳下埋葬的是兩位公主不是一位公主;二是公主墳下埋葬的是乾隆的孫女而不是女兒;三是乾隆的女兒是公主,不是美國商標申請費用“格格”。

假作真來,真亦假。文學創作可以演繹虛幻臆想,一旦涉及歷史人物,不能太離譜太出格,還是要小心謹慎為好。

●陳效師

美國商標註冊台中
arrow
arrow

    mms800ce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